欢迎浏览广州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共享平台

创业知识 创新知识 科技数据 培训资料库

创新全链条发力 广州交出亮眼成果转化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1-04-12 点击数: 2232

近年来,广州通过打造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等平台,多措并举促进成果转化。图为在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上亮相的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77.21%

2020年,广州全市共登记技术合同22849项,同比增长8.42%,成交额2256.53亿元,同比增长77.21%;其中技术交易额1484.57亿元,同比增长52.25%。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广州技术市场哪家强?3月2日,2020广州技术市场年度榜单正式发布,4份榜单包括50强企业、15强高校、30强科研院所和活跃机构。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数据,广州技术市场在‘十三五’时期快步前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在5年间大幅增长近7倍,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南说。

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连年攀升的原因何在,意味着什么?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林海亮看来,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迈上新台阶,反映出广州技术要素市场的流动性、活跃度,以及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均在显著提高。

成交额首次全国排名第二

“我院研发的‘1.1类抗白血病候选药物D824’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临床试验,中国已完成临床试验,取得药物生产批件,预计2021年底上市销售。”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健康院)副书记侯红明带来了好消息。

我国新药研发面临多重挑战。为突破研发效率不高,研究与开发断层,研究阶段成果转化受限的局面,健康院对不同的项目成果采取分级分类管理,包括对早期研究开发项目建立联合实验室;对中期研究开发项目合作开发或作价入股;对较为成熟的项目进行转让;对拥有成熟技术能够服务企业的项目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鼓励科研人员利用优秀成果创办企业等。

2013年,上述药物以3500万元里程碑合同额+药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方式转让给广州顺健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公司对该药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评价,健康院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2016年获得1.1类新药临床批件。

“我们提供项目推进的技术支持,企业主导推向市场化。”侯红明说,健康院建院以来已签订技术合同239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约4亿元,作价入股3300万元。

健康院技术合同交易额持续较高速增长,正是广州技术市场活跃度的缩影。

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其交易数据被称为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我国科技进步水平的标志性指标。2020年,广州全市共登记技术合同22849项,同比增长8.42%,成交额2256.53亿元,同比增长77.21%;其中技术交易额1484.57亿元,同比增长52.25%。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林海亮把广州技术交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归结为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他说:“近年来,广州锚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从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高校院所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资源开放流动等方面发力,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逐步形成,技术市场持续优化,整体科技实力大幅提升。”

完善创新体系激发活力

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市第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据公司总经理欧阳滨介绍,目前广州市共有25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为全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提供科技政策传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人才培训等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服务。

技术交易不断攀升一方面离不开持续向好经济的支撑,另一方面与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密不可分。这其中既要释放政策红利,也要有鼓励、宽容创新的机制,当然也离不开完善便利的服务体系。

近几年,广州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在新修订的《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中把成果转化相关内容纳入,推动成果转化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予以固化,鼓励探索突破职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引导和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从高校院所成果源头供给、企业后端应用到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

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活力被点燃。“‘十三五’期间,学校签订技术合同超过7000项,总经费近55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近一半合作项目落地广州。2019年,学校获批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说。

企业创新“有用”,促使其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参与技术交易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凸显。保障落实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精简办理流程和降低运营成本……随着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创新活动得以大幅松绑。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州科技企业英勇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一项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服务疫情防控,成为全球战“疫”的中坚力量。

2020年,广州企业继续保持技术市场主体的地位,企业主导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55.93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1.11%。“入选榜单的50家企业,平均每家认定登记合同86.2份,远高于广州企业平均8.7份的合同份数。”李运南说。

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从发布的2020广州技术市场年度榜单中不难看出,除了数量,技术交易的质量也同步提升中,呈现出“广式”特点。

广州科技创新产业格局不断优化提升,加大以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与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2020年,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百亿。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为660.24亿元,位于首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重点区域规划发展显成效。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位列全市前两位的是天河区、黄埔区,南沙区成交额增长迅猛。这背后反映出广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布局。目前南沙科学城已被广东省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广州科学城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天河智慧城获批为省级高新区。

广州的技术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跨境技术交易优势也日渐凸显。“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相结合下,广州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跨国技术交易活动日益频繁。2020年,广州地区从境外引进的技术合同成交额147.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倍。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广州重点在智慧城市建设、电子信息、智慧交通等高新技术领域提供科技创新服务。2020年,广州地区输出境外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66.31亿元,同比增长107.91%。

对于广州技术市场的高活跃度,林海亮指出,广州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的“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不断累加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动能,实现新技术革命、技术互联互通,从而激发了实体经济参与技术交易的活力,科技创新对外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均持续增强。

  1. 上一条
  2. 返回列表
  3. 下一条